3、不寐兼多梦易惊,终日惕惕然,心悸胆怯者,则为心胆气虚所致;
4、如若心烦心悸,头晕健忘而不寐,多为阴虚火旺、心肾不交等。
常用中成药
1、肝火扰心证
不寐多梦,甚则彻夜不眠,急躁易怒,伴头晕头胀,目赤耳鸣,口干而苦,不思饮食,便秘溲赤,舌红苔黄,脉弦而数。
中成药:龙胆泻肝丸/片、丹栀逍遥丸。
2、痰热扰心证
心烦不寐,胸闷脘痞,泛恶嗳气,伴头重、目眩,舌偏红,苔黄腻,脉滑数。
中成药:黄连温胆丸。
3、心脾两虚证
不易入睡,多梦易醒,心悸健忘,神疲食少,伴头晕目眩,四肢倦怠,腹胀便溏,面色少华,舌淡苔薄,脉细无力。
中成药:归脾丸。
4、心肾不交证
心烦不寐,入睡困难,心悸多梦,伴头晕耳鸣,腰膝酸软,潮热盗汗,五心烦热,咽干少津,男子遗精,女子月经不调,舌红少苔,脉细数。
中成药:六味地黄丸、天王补心丹。
5、心胆气虚证
虚烦不寐,触事易惊,终日惕惕,心悸胆怯,伴气短自汗,倦怠乏力,舌淡,脉弦细。
中成药:朱砂安神丸、复方酸枣仁胶囊。
6、胃气失和证
失眠多发生在饮食后,脘腹痞闷。食滞不化,嗳腐酸臭,大便臭秽,纳呆食少。舌质红苔厚腻,脉弦或滑数。
中成药:保和丸。
常用中医外治法
1、耳穴疗法
选取耳部皮质下、肾、神门、心、交感作为主穴,选取肝、脾、角窝上、胆、胃、枕为配穴,每次取3~4个穴,交替使用。用中药冰片或王不留行籽,胶布固定于耳穴,每日睡前自行指压贴药2~3分钟。每3~5天更换1次,3~6次为1个疗程。
2、灸法
取穴百会、涌泉、足三里。艾条灸法,早上灸百会,临睡灸足三里、涌泉,可促进睡眠,亦可治疗虚证不寐,但对肝阳上亢者,不宜灸百会。
3、拔罐法
从项部至腰部,循足太阳膀胱经地1、2侧线,自上而下走罐,以背部潮红为度。
4、刮痧调理
用刮痧板,在下列腧穴部位进行刮痧治疗。
(1)头颈部:太阳穴、额旁、额顶带后1/3,顶颞后斜下1/3(双侧);胆经的双侧风池穴。奇穴:四神聪、安眠穴。
(2)背部:膀胱经:双侧心俞、脾俞、肾俞。
(3)上肢:心经:双侧神门穴。
(4)下肢:脾经:双侧三阴交穴。
此外,还有诸如针灸、气功、香薰、足浴、热敷、穴位埋线、药枕等,以及众多的其他自然疗法,均有助于调节改善机体功能,促进睡眠。
药膳食疗
1、酸枣仁粥
酸枣仁50g,捣碎,煎取浓汁,用粳米100g煮熟,待米熟时加入酸枣仁汁同煮,粥成淡食,加糖食亦可,每日晚餐趁热食用。治疗虚性烦扰,不寐多梦疗效甚好,无论不寐新久,均可适用。
2、莲子糯米粥
莲子肉100g,芡实100g,加适量糯米煮粥,熬粥时,再加一巴掌大的荷叶盖在水上,粥好后即可食用。适用于脾胃虚弱而致的睡眠不安等症。
3、莲子龙眼粥
莲子肉30g,龙眼肉30g,百合20g,山药20g,大枣6枚,粳米30g,煮粥服,每日2次。常服有养心安神之功效。
此外,多种不寐症均可服用莲子茶:莲子心2g,生甘草3g,开水冲泡代茶,每日数次。此茶对高血压伴有不寐者有效。
4、苍术薏苡粥
苍术5g,薏苡仁10g,大米50g,共煮粥食,可用于湿盛困脾型不寐。
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
睡眠卫生即规律的睡眠时间和习惯。找出不良的生活与睡眠习惯,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,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,可以帮助改善睡眠质量。
1、睡前不要喝茶、咖啡等兴奋性饮料。
2、睡前关闭音响,拉好窗帘,关闭灯光,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。
3、按时服药,及时治疗相关疾病。
4、睡眠姿势:一般采用右侧卧位,尽可能不要仰卧、俯卧。
不过,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证明单独运用睡眠卫生疗法有确切的疗效,需要与其他心理行为治疗方法联合运用。
温馨提示:以上内容仅做科普,失眠患者仍需到医院经专业医生指导服药!